2025年4月21日,“玉林新世纪高级中学未来教育实验学校”揭牌仪式暨校级重点科研课题开题会圆满举行。本次活动由南宁师范大学未来教育研究院与玉林新世纪高级中学联合主办,是我院深入推动高校与中学共建共享、协同创新的重要举措。研究院院长陆云,教研员夏辉辉、冯华、邹国金等专家应邀出席,与学校领导及一线教师代表共同见证玉林教育发展新篇章的开启。
一、协同揭牌:共建未来教育实验平台
在隆重的揭牌仪式中,南宁师范大学与玉林新世纪高级中学领导共同为“未来教育实验学校”牌匾揭幕,标志着双方在基础教育领域正式构建“资源共融、优势互补”的战略合作关系。
未来教育实验学校将依托我院在教育科研、教学改革与成果转化等方面的专业优势,结合学校在课堂实践与育人创新中的深厚积淀,着力构建以“从教育已知探索教育未知”为核心理念的实验平台,推动区域教育的数字化转型与高质量发展,为学生提供更具前瞻性和创造性的成长环境。

二、开题汇报:推动课题引领教学实践
开题报告会上,我院专家团队对玉林新世纪高级中学立项的多项重点科研课题进行了全面审阅与专业指导。课题涵盖人工智能赋能课堂、家校社协同育人、班主任德育能力提升、非遗课程融合等多个方向,紧贴时代背景与教育改革前沿。

其中,赵焕梅主任汇报的《人工智能赋能“161课堂模式”的教育高质量发展实践研究》课题,在AI与课堂融合路径上进行深度探索,尝试构建可推广的教学新范式;邓文勇副校长主持的《“高中双休”背景下普通高中家校社协同育人的实践研究》,从“时空折叠”理论切入,构建数字化联动机制;韩森华老师的课题则针对新高考下班主任角色的转型,构建德育“微技能”训练体系;缪俞宁老师聚焦北流非遗与课程体系融合,提出以VR赋能非遗传承与课程创新。
三、专家指导:提升课题研究科学水平
我院专家团队对各课题给予了高度评价,并从选题聚焦、理论建构、研究方法、成果形式等维度提出指导性建议。专家指出,要进一步凝练研究问题,聚焦关键变量,拓展跨学科视野,加强文献支撑,提升研究的科学性与实操性。同时应关注成果的多样化呈现和实践转化价值,切实将科研成果服务于教学改进与学校发展。

四、机制建设:探索科研赋能新路径
我院高度肯定学校构建的“三级课题管理机制”:校级重点课题引领战略方向,小课题聚焦教学重点,微课题着眼课堂细节。该机制形成了“战略—专题—实践”的闭环,激发教师科研活力,推动教育创新实践持续深化。
如地理组莫剑明老师的小课题《AI音乐赋能“161地理课”导入研究》、李飞老师的微课题《在高一年级段把习作批改权下放给学生的研究》,均体现出教师将教学难点问题转化为科研突破口的积极探索。


五、专题讲座:科研培训助力教师成长
我院教研员夏辉辉以《一线教师如何进行教育科学研究》为题开展讲座,从选题原则、研究流程、成果转化等方面系统解析教师科研路径。通过大量教学一线案例,指导教师如何从日常教学问题中提炼研究课题,切实增强了教师的科研信心与能力,助力学校建设专业化、研究型教师团队。
此次活动是南宁师范大学未来教育研究院深化“高校+中学”协同机制、推动基础教育创新发展的重要实践。我院将继续以“未来教育实验学校”平台为支点,加强教育科研服务体系建设,与合作学校共育师资、共建课题、共创成果,持续为区域教育改革注入强劲动力。